南康家具这十年|富龙皇冠王功礼:制造到“智造” 手艺成“守艺”
来源:
作者:
阅读量:313
日期:2022-11-07 17:07

木工是一门传统手艺,历史悠久。在木工界,曾流行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所以,要想学会木工手艺至少得三年。南康作为中国实木家具制造之都,据悉现有家具企业8000余家,本地从业人员30多万人。家住南康区龙华镇高峰村、今年54岁的王功礼便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入行37年的老木匠,他见证了家具生产由制造到“智造”的蝶变,其本人也由手艺人变成“守艺人”。

5cb92a3c22ad1900fbd8696ab1631143.jpg

王功礼在校准刨子。

10月31日,在南康区镜坝镇家具聚集区江西富龙皇冠家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见到王功礼时,他正和公司一名技术总监在研究设计一款新式家具。记者落座后,聊起这十年来家具生产制作发生的变化,王功礼感慨道:“现在是机械数控智能时代,如果不认真钻研学习就会被淘汰。”

王功礼回忆说,17岁那年,因家庭经济困难,高一只读了半学期就辍学了,后来跟随村里一名木匠师傅学习木工手艺。学徒期间不仅没有工钱,还要帮师傅家干农活,为师傅烧水泡茶、盛饭打汤、端倒洗脚水等更是稀松平常。

2536baa3f8528d00e956e6f745af2f48.jpg

王功礼在用刨子刨木料。

王功礼说,为学得一技之长,他几乎每天“泡”在师傅身边,刨子、锯子、角尺、锤子、凿子、木锉……一件件“吃饭家伙”,他从陌生到熟练使用,历经三年苦学终于出师。出师后,正值南康农村流行给未出嫁的女儿置办家具当嫁妆,大衣橱、五斗柜、高低床、梳妆台、小方桌等都要请木匠师傅上门定做,王功礼一时成了香饽饽。由于是纯手工打造,一套完整的陪嫁家具做好,一个人干至少需要一个半月或两个月。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请他上门做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加上勤于钻研新式家具,一年下来王功礼难有几天休息。

“20世纪80年代,风车、打谷机、平板车、门窗、脸盆、水桶、碗柜、饭甑等都用木头制作,那时木工手艺很吃香。”聊起往事,王功礼感慨万千。

1990年,南方是个“梦工厂”,王功礼也离开老家加入逐梦行列,他先后在广东东莞、深圳、顺德等地的家具厂务工。王功礼告诉记者,那时广东沿海的家具厂已陆续有锯板机、电刨等机械设备,开始由人工向半机械化迈进,这也让他大开眼界,并成为厂里的“多面手”。

2e4e453f5362f1b3f6422ec657d31c08.jpg

王功礼以前使用的木匠工具。

借助在外务工多年的积蓄,王功礼不仅自行成家立业,还在老家盖了一栋新房。2000年初,看到南康家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态势,王功礼选择留在南康老家发展,并成为众多家具企业争抢的对象,他也一步步由木工师傅成长为车间主任、技术总管,从乡村小木匠实现华丽转身。2014年,王功礼受邀到江西富龙皇冠实业有限公司担任家具厂厂长,其管理的厂区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员工70多人,去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

虽然现在家具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王功礼早年拜师学艺时所用的工具至今保存完好,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早年吃饭的家私,不能喜新厌旧。应记者的要求,王功礼从车间拿出早年学习木工时的锯、刨、斧、凿、锉、锛等工具,现场展示了一段锉锯、锯料、刨削、凿眼、挤楔等工序。虽然长时间没有使用,但操作起来仍得心应手。可毕竟是体力活,干了不到15分钟,王功礼的额头已满是汗珠。

59a3d469c1f4e40c1fa69b1cb7763934.jpg

王功礼和同事在进行家具产品的研究。

难能可贵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为厂长的王功礼从未停止过学习钻研。这十年来,公司生产车间新购了镂铣机、挖料机、平刨机、精密锯、四工序数控机、立卧钻等一大批智能化机械设备。经过不停摸索和上机实践操作,车间里现有的机械设备,王功礼是样样会用、件件精通。王功礼也凭借多年对木工技艺的不解追求,于2021年、2022年连续两届获得南康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的“二星木匠”称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对于二十大报告中这段话,王功礼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家具生产已由传统手工制造走向数控机械“智造”,要把南康家具产业做大做强做优,需要有更多高学历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与时俱进谋发展,因时而变求创新,为南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家居制造业之都贡献青春力量。最后,王功礼表示,作为一名入行近40年的老木匠,在紧随时代步伐的同时,自己也要与时俱进,当好“守艺人”,决不能把中国传统老手艺的精髓丢掉,一定要将它传承并发扬下去。